资讯中心

2017新品推荐-智能DSP串联中频感应加热设备

点击量:622

20170217161036553655.jpg

高性能智能DSP感应加热设备

设备功率:40-200kW;频率100-300kHz;功率因数>0.95.


应用领域:淬火、热处理、调质、透热、锻造、预热

高性能

智能功率控制:采用高精度的智能控制技术,保证设备输出稳定的功率,使得作用在工件的功率和能量可以稳定控制。输出功率控制方式有两种,恒输出功率方式和恒振荡电流模式,可以根据工件的加热工艺不同采用不同的功率控制模式。

技术领先。科创全自动智能电源采用国际最新技术,诸多特点都是其他厂家电源不具备的(例如:变频自适应、能量监控系统、故障自诊断、智能化保护系统、抗电压波动性能好、功率控制精度极高、0.1s快速启动、启动成功率100%等)。

快速启动,启动成功率100%。任何负载情况下(空载/满载)、任何温度下(冷态/热态),设备从开始启动到满功率输出不到0.1秒,是国内启动最快速的智应加热设备,专为需要频繁启停的淬火设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电源及附属设备能耗。启动成功率100%,保证不会出现遗漏加热的情况。

反馈线自适应。更换负载输出线或挪动负载时,不用考虑负载输出线与反馈线的对应关系,电源内部会自动判断反馈线的极性,做出相应的处理,这样解决了因接错反馈线而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

安全调试模式。此功能为我公司独创,工艺调试时,开启安全调试模式,电源可以测试负载的匹配情况,快速找到谐振点和负载匹配点,并记录负载谐振频率、电压和电流比例等参数,避免在工艺调试阶段中损坏工件,并且缩短调试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对人身及设备的损害。

调试简便。目前国内的电源调试至少半个月,有的甚至可达数个月之久,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生产效率,增加了额外费用。科创全数字自动电源1-24小时内即可完成调试,大大缩短了调试时间,而且使用过程中基本免维护。

使用便捷。一台设备可加工多种规格工件,工件和负载变化后,无需对电源进行任何调整(不用打开电源柜门),即开即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设备投资。

高可靠性

智能化保护系统。电源在正常工作时如果突然遇到恶劣工况会自动锁存故障报警,此时分别判断各种保护信号并发出故障报警,如:电容器打火、电源柜开门断电、IGBT极速保护、二极管特殊保护、过压、过流、缺相、水流量、水温等各种保护,确保设备可靠耐用。

光纤传输信号。感应加热电源内部电力器件因为需要产生高频大电流,机柜内部存在很大的高频强磁场,对各部分电路之间传输信号产生很大的干扰,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光纤在输送信号时只传光,不导电和磁,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不受电磁场的任何影响对电磁干扰、工业干扰有极强的抵御能力。因此我们使用光纤传输重要的驱动信号,避免了信号被强电磁场的干扰,增强了设备的稳定性。

自适应变频。采用基于PLL的自适应变频技术,实现逆变频率能瞬时精准地跟踪负载的变化,及时调整逆变频率和相位,保证IGBT始终工作在ZCS状态,实现了IGBT的“软开关”,避免IGBT的工作在尖峰高电压下,并有效降低IGBT和系统的损耗,减小IGBT的发热,达到永不炸管目的。

防尘防水。机柜采用先进的威图结构,立板安装方式。使用密封胶条,配合槽型箱边,机柜内部密封良好,防止灰尘与水进入箱内,形成对箱内的防护。在油烟很重的恶劣的车间中长期使用,机柜内部依然保持良好干净的环境,使各个电子器件始终发挥良好的性能,避免油烟进入机柜内部,使电子器件出现问题。

高效安全的散热系统。使用高效的水冷散热器,给电力器件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使用工业空调,机柜内部环境恒温控制,机柜内部与环境温度隔离;采用纯不锈钢水循环系统;水循环回路接头,全金属结构,安全可靠。

抗电压波动性能好。电网电压在350V—410V范围内任意波动,电源输出功率波动在±0.1%以内,不影响正常生产。功率重复输出精度极高,可使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非常好。

国际知名品牌元器件。设备上的关键元器件全部采用进口高性能器件,可以保证设备运行更加稳定。

智能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传统的模拟电源,采用模拟器件控制,参数由电位器等模拟器件确定,这些器件受环境影响比较明显,如温度变化会造成参数的变化,导致在不同时间不同日期电源在没有任何调节变动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出现一些差异。我公司全自动电源采用DSP处理器控制,参数都固化在程序里,环境变化不会影响内部参数,相对于模拟控制系统而言,数字电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强大的通讯功能。预留RS485/232接口,可与外部控制器(工业计算机、工控触摸屏、笔记本电脑等)或中控室交换数据。

故障自诊断及在线处理。当操作工误操作或特殊工况出现报警时,触摸屏会显示出故障内容,点击对应故障的帮助可以查询到对应故障的解决方法。可使90%以上常见故障由操作人员迅速处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依赖。